close
藝術創作

向來是人們用來表達情感與傳遞想法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其中又有相當數量的作品被創造來表達各種情緒

不論呈現上或直接或間接, 程度上或多或少

這些立基於人類共通經驗的產物

總能輕易跨越語言籬藩

讓觀受者能直接了解其中內涵

藉由這項特點, 藝術甚至在近十數年間

發展出一門心理治療上的專門學問

它以創作的方式

讓病人們將心中積鬱已久無法排除的壓力

或難以言述的創傷

直接宣洩出來, 同時完成與外界積極正面的溝通

以此達到治療目的

這就是藝術治療


其實早在此之前

就已經有非常多藝術家, 有意識無意識地

藉著創作來撫慰自己受創的心靈

這類型的作品不論在古典或當代藝術中

都佔有相當的分量


就我的感觸

藝術作品是最能直接反應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價值觀, 個性與心理狀態的一種體現

因為對創作者來說

每件作品對其本人都具有無上的價值與意義

都是窮盡心思發自內心的嘔瀝之作

因此自然直接反應了一個人最原始真實的樣貌


大家都知道

脾氣不好, 悲觀, 愛抱怨的人

不會受到歡迎, 同樣道理

表現出太多這類情緒的作品

也難理所當然以引起讓人感動的共鳴


藝術創作如前所說, 時常被用來展現各種情緒

但隨著時空環境與社會文化變遷

這類作品逐漸都傾向負面表現

不論內容是憤怒, 悲傷, 不安, 還是殘酷

有些人強調他們這麼做反映了這世界與人類真實不圓滿的樣貌

我只想說, 那些人只說對了部份

而且更直接地講

那些作品更多程度上所反映出的

是創作者自身心靈的扭曲


藝術家自己迷失了

連帶讓鑑賞者, 讓社會大眾也跟著迷失了

很多人一定都在心中有著這樣的共同疑惑

難道美善已經不復存在藝術中了嗎?

難道一定要做些驚世駭人

又難以理解的事物

才能有資格被稱上是藝術嗎?


顯然不是

在過去二十世紀

追求創作自由與打破思想侷限的一波波藝術革命中

我們確實獲得了許多令人激賞的成果

可是卻鮮少有人反思, 在這過程中

我們究竟同時失去了多少不該被遺忘捨棄的價值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開端, 我認為

接下來的一百年, 應該是個反思的時代

我們應當反省, 並審慎重思

過去人們的所作所為

且在仔細評估後

做出必要修正

這是我們這一世代所應負起的責任與任務


其實這不是什麼新觀念

而且早已在生活中各層面開始慢慢發生進行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議題來說, 環保意識的高漲

在現在其優先性

甚至凌駕了對經濟發展與生活條件的追求

前幾天在網站上看見在北極發現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蘊藏新聞後

瀏覽大家的反應, 出乎我預期外

第一高竟是難過, 第二則是憤怒

而且遠遠超越其他情緒反應

這是截至那一刻三萬多人投票的結果

由此可見, 其實一股反省和自我約束的力量

已然悄悄植入人心


回到原點

人類的各種情緒, 不論喜, 怒, 哀, 樂

全是在面對外境變化時

內心所產生的最直接本能反應

但當藝術家將之拾做創作題材時

卻往往讓人只看見情緒

遮蔽了或見不到任何想法與轉化, 因此

藝術品便直接淪為被藝術家排出的泄棄物

而且說實在, 這種痛苦, 憂鬱

在當今這時代有誰不會?

只怕還被製造的太多太難以負擔

同樣作為情緒之一的快樂欣喜

相較之下便少的可憐了


身為藝術家, 就自身來說

我們能做出怎樣的改變?

其實不難, 只需好好思考

如何將這些情緒轉化

就像一個成熟者的行為

並不將心中的感受直接發洩出來

而是經由思考, 反省

在千頭萬緒的各種念頭中, 理出一個方向來

並將之提昇為更高層次的想法

然後在以此作為創作的依據與出發點

其成品相較於情緒漫無目的的隨意表達

自可見到明顯的昇華與格局轉變

因為這種行為已經是內在某種程度的自我突破, 表現於外

自然便能將作品帶入另一個層次去

這不僅適用於理性的表達

同時也可以讓感性的陳述更具說服力

這也不是壓抑

而是心智的成長


最後, 我相信

藝術絕對可以非常簡單

讓所有人都能理解

同時又帶給人無限的感動與喜悅

就像小孩子自大人手中接過一根棉花糖, 那樣

一種最單純美好的快樂

卻又永誌於心


這是我一生努力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lan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