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大概是一年多前動筆的
現在把它補完
在一些既定的刻板印象中
其一便是吞雲吐霧與黃湯和藝術家間的必然性連結
或者說的更廣泛點, 只要身為帶有幾分叛逆味道的創意工作者
不論是設計師, 玩樂團的, 廣告文案, 編輯, 等等之類
似乎都擺脫不了這種形象
就像尋著螞蟻走的路徑
最後一定能找到食物一樣
雖然這種看似理所當然的現象其實沒什麼道理
也沒見過哪個正式研究調查過吸煙飲酒人口和他們職業間的相關性
姑且不論這些, 我只想說
抽不抽煙或喝不喝酒這回事, 跟拿不拿回扣一樣
全然是個人的選擇
別把責任推卸給毫不相關的事物
特別是這年頭, 已經有太多人
打著藝術名號妄行胡作非為之實
剛開始時我也被這種藝術家形象困惑過
擔心是不是既不會抽又不會喝會因此對職業生涯造成影響
不過過不了多久就證明這種想法完全是多慮
之後花了點時間, 將自己思辨的過程整理歸納
而得到一些簡單結論
撇開別的不談, 就我而言
若非要給自己一個開始抽煙喝酒的理由
那一定跟兩件事有關
第一, 也是就積極面來說
是為了建立自信與吸引目光
換句話說, 就是想藉由這個行為
來確認與確立自我的存在與價值
雖然這麼做, 打一開始就是個致命錯誤
第二, 消極地
為了宣洩情緒與壓力
或為平淡無趣的生活找點刺激
因為既不知該如何去面對又不知如何處理這類狀況
只好仰賴外力讓自己得到暫時解脫
簡單講就是逃避
關於以上兩點, 於我完全沒有需求
也因此煙與酒對我沒有任何吸引力
長期或過分依賴一樣東西會讓人成為什麼
成為奴隸, 完全不得自由
去年夏天我去布魯克林市中心的社會安全局辦社安號碼
有去過AIT的人就知道, 美國政府單位防範起恐怖活動能搞成什麼德性
總之就是類似情況, 人群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大排長龍
等什麼? 等著被安檢
等那一小時內少的可憐的進入大樓名額
(上樓後還要再排一次隊拿號碼牌等辦事員叫你)
在這漫漫過程中, 就見到一位老兄一臉焦躁
隨時間過去越來越坐立難安, 最後終於忍不住
離開好不容易排到一半的隊伍跑到外面去猛抽菸
原來是等待的壓力讓他煙癮犯到無法克制, 或是相反
當然他若想辦好事情, 這過程還得重新再來一次
下次他有把握能挺過去嗎?
日本近代最知名的文學家村上春樹, 也曾是個大煙槍
原本一天必須抽掉整整兩包的量
但在著手開始寫某部長篇小說後, 忽然覺得
不想就這麼被什麼東西給束縛
便斷然戒煙, 開始練慢跑
之後成了終身習慣, 每年還參加馬拉松
這裡可以輕易看到意志的自由與否
若受制於外物, 實在很悲哀
至於酒
有沒有人認真想過, 一天之中
我們究竟有多少時刻, 是真正清醒著的
或許有人認為只要沒睡著時人都是清醒的
但這是事實嗎?
只要雙眼睜著, 人就一定清醒
就能夠保持思慮清晰, 事事自己做主嗎??
還是很多時候仍然精神不繼, 渾渾噩噩
甚至即使腦裡的想法與感覺都再清楚不過
卻還是身不由己, 得委屈地做些自己完全不願做的事
說完全事與願違的話?
這樣算得上真正的清醒嗎?
若不是, 那人一生中真正可以清醒的時間
實在是少的可憐
若還要用酒把自己灌醉, 放棄對自己的主導權
或藉此試著從壓抑中解放, 從壓力中逃避
對於逆境與不如意, 不在清醒時想辦法解決
卻妄想用酒精麻痺神智來求解脫
也難怪會有人弄到一輩子全在醉生夢死中度過
就我而言, 我想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能事事自己做主, 即變外境與自身的期待不符
也能理性地做出反應與選擇
從過程到結果完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這項目標, 完全不需依賴任何外物便可達成
我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存在的價值
完全建立在內心, 並以真正的自信支撐
真正的自信帶來安全感, 且不同於自傲或自我中心
因此表現在外既少抱怨也不具攻擊性
而關於情緒與壓力的處理
因為對心中每個念頭與情緒的起因與緣由都能有清楚的認識
也因此很容易就能找到關鍵處下手化解
對外在的人事物依賴越來越少
日子自然過得越來越自在快樂
煙和酒?
早就忘在九里雲宵外了
*************************
去年有次去朋友家聚會
當時和一位很早就到美國來的韓國女生聊到酒的話題
她說她也不喝酒因為一喝就會嚴重過敏
然後告訴我說老外特別將這種症狀叫做"Asian allergy"
是不是還有什麼特別涵義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