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ncepts of interactivity這堂課最近有個報告要作

從老師列的書單裡選一本小說,讀完它

然後上台為大家介紹這本書,形式不拘

並且探討將他轉換成互動作品的可行性


重點是這些書都是以非線性結構寫成,也就是說

這本書可以和其他書籍一樣,從第一頁開始看起

也可以從最後一頁反過來讀

更可以隨便翻到哪頁就讀哪頁

這些都不會影響你獲得這本書的完整概念


好比說"On With the Story"

這本書的故事開始於在沙灘上,主角走著走著

順手揀起地上的一張紙

而那張紙剛好是這本小說的第17頁

主角於是在沙灘上讀起這張紙的內容

很不可思議吧?另外

"The Castle of Crossed Destinies"

裡面講的是一群旅人在進入一座被詛咒的森林後

全都喪失語言能力

酒館過夜時,他們便用塔羅牌代替文字

講述自己的身世與冒險經歷

於是第一個人選了一張牌代表自己

再用16張牌排成兩列介紹自己的過去

第二個人從第一人的牌中挑了一些

加上幾張還未用過的牌

在原先的牌陣上做點變化,便成為自己的故事

這場談話就這麼進行下去

但只要對塔羅牌稍有認識的人就會知道

同樣的一張牌其實可以有數種不同的詮釋方式

甚至連擺放的方向,閱讀的順序,牌陣中的位置

在在都會影響它的涵義,於是

數個不同的故事

便這樣同時在桌面上相同的牌陣中展開


都是相當有意思的書

可是看著一排書單還真不知該如何選擇

突然,我的眼光停留在一本書名上

"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ler"

在腦袋裡把它翻成中文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咦?

印象好深啊...這不是我在大學時

有次逛書店隨手拿起來翻幾頁就放棄的那本嗎???

怎麼剛好是同一本,哈!!

看來命中注定該看的東西是怎麼都躲不掉的啊~~

於是這本書,就在7年後的現在

成為我這次報告的主題啦


此外,老師還在課堂上提到有兩本特別的書

都在寫同一件事,書名跟顏色有關

是去年同學介紹給他的

我馬上想起來,就說

那兩本書叫紅與藍,是日本人寫的小說

紅是女主角寫的,藍是男主角寫的

在講他們的愛情故事,從開始到結束

讀這兩本書可以發現,對相同的事情

男女間觀感的差異竟然可以如此天差地遠

本想在出國前找來看

可惜最後那段時間沒什麼心情好好看書了


在這裡把書單列上,或許有人會有興趣

其中有些還有中譯本


Novels with non-linear structure or an overriding non-linear metaphor

* Husain Haddawy (trans): The Arabian Nights
* Martin Amis: Time's Arrow
* John Barth: The Last Voyage of Somebody the Sailor / On With the Story / Coming Soon
* A. S. Byatt: Passion
* Italo Calvino: The Castle of Crossed Destinies / 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ler / Invisible Cities
* Julio Cortazar: Hopscotch
* William Gibson: Neuromancer / Idoru / Speak, Memory
* Milorad Pavic: Dictionary of the Khazars
* Salman Rushdie: Haroun & the Sea of Stories
* Graham Swift: Waterland
* Last Orders



*****************************************



呃...我發現有些句子寫起來好英文喔

完蛋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法跟敘事方式已經在腦袋裡打結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lan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